【方剂学】高频知识点之方剂学各论——补益剂(三)

方剂学各论——补益剂(三)(全国卷历年出题数:9道)1.方剂对比分析与鉴别应用炙甘草汤与生脉散均有补肺气,养肺阴之功,可治疗肺之气阴两虚,久咳不已但炙甘草汤益气养阴作用较强,敛肺止咳之力不足,重在治本,且偏于温补,阴虚肺燥较著或兼内热者不宜;而生脉散益气养阴之力虽不及炙甘草汤,因配伍了收敛的五味子,标本兼顾,故止咳之功甚于炙甘草汤,且偏于清补,临证之时可斟酌选用。

2.具体方剂——气血双补类炙甘草汤【方歌】炙甘草参枣地胶,麻仁麦桂姜酒熬,益气滋阴温通脉,结代心悸肺痿疗【组成】炙甘草、生姜、桂枝、人参、生地黄、阿胶、麦门冬、麻仁、大枣、清酒【用法】水煎服,阿胶烊化,冲服。

【功用】滋阴养血,益气温阳,复脉定悸【主治】①阴血阳气虚弱,心脉失养证脉结代,心动悸,虚羸少气,舌光少苔,或质干而瘦小者②大便干结,脉虚数虚劳肺痿干咳无痰,或咳吐涎沫,量少,形瘦短气,虚烦不眠,自汗盗汗,咽干舌燥,大便干结,脉虚数。

【方义】①本方是《伤寒论》治疗心动悸、脉结代的名方其证是由伤寒汗、吐、下或失血后,或杂病阴血不足,阳气不振所致②方中重用生地黃滋阴养血为君,《名医别录》谓地黄“补五脏内伤不足,通血脉,益气力”③炙甘草、人参、大枣益心气,补脾气,以资气血生化之源;阿胶、麦冬、麻仁滋心阴,养心血,充血脉,共为臣药。

④佐以桂枝、生姜辛行温通,温心阳,通血脉,诸厚味滋腻之品得姜、桂则滋而不腻用法中加清酒煎服,以清酒辛热,可温通血脉,以行药力,是为使药⑤虚劳肺痿属气阴两伤者,使用本方,是用其益气滋阴而补肺,但对阴伤肺燥较甚者,方中姜、桂、酒减少用量或不用,因为温药毕竟有耗伤阴液之弊,故应慎用。

【加减应用】方中可加酸枣仁、柏子仁以增强养心安神定悸之力,或加龙齿、磁石重镇安神;偏于心气不足者,重用炙甘草、人参;偏于阴血虚者重用生地、麦门冬;心阳偏虚者,易桂枝为肉桂加附子以增强温心阳之力;阴虚而内热较盛者,易人参为南沙参,并减去桂、姜、枣、酒,酌加知母、黄柏,则滋阴液降虚火之力更强。

【注意事项】用于复脉定悸,方中炙甘草宜重用。本方用药甘温滋补,阴虚内热者慎用。中虚湿阻,便溏胸痞者不宜使用。

泰山磐石散【方歌】泰山磐石续八珍,减苓加芪芩米仁,气血双补安胎好,益气健脾功用神【组成】人参、黄芪、当归、川续断、黄芩、白术、川芎、芍药、熟地黄、砂仁、炙甘草、糯米【功用】益气健脾,养血安胎【主治】气血虚弱所致的堕胎、滑胎。

胎动不安或屡有堕胎宿疾,面色淡白,倦息乏力,不思饮食,舌质淡,苔薄白,脉滑无力,或沉弱【方义】①人参、黄芪、白术、炙甘草以补脾益气;当归、熟地、芍药、续断补益肝肾,养血和血其中白术与黄芩相配,具有健脾清热以安胎之功。

少用砂仁,取其辛温而涩,既可理气和中,亦可安胎川芎配在补血、养血药中,是调和血中之气糯米甘平养脾胃而固胎元诸药配伍,共收益气健脾,补养肝肾而安胎元之功②本方系十全大补汤减肉桂、茯苓、加续断、黄芩、砂仁、糯米而成。

减去肉桂,是防其辛热能助阳动火而致因热动胎减去茯苓,因其淡渗易使津液下行外泄,对养胎不利③本方在原书加减有:“觉有热者,倍黄芩,少用砂仁;觉胃弱者,多用砂仁,少加黄芩”【配伍特点】本方为补虚安胎之常用方,取八珍汤以益气补血,更伍用多味安胎之品,而成颐养胎元之专剂。

八珍汤【方歌】气血双补八珍汤,四君四物合成方,煎加姜枣调营卫,气血亏虚服之康【组成】人参、白术、白茯苓、当归、川芎、白芍药、熟地黄、炙甘草【用法】加生姜三片,大枣五枚水煎服(现代用法:加生姜3片,大枣3枚,水煎服)。

【功用】益气补血【主治】气血两虚证面色萎白或无华,头晕目眩,四肢倦怠,气短懒言,心悸怔忡,饮食减少,舌淡苔薄白,脉细弱或虚大无力【方义】本方为四君子汤与四物汤合方而成方中人参与熟地黄为君药,人参甘温,大补五脏元气,补气生血,熟地补血滋阴。

臣以白术补气健脾,当归补血和血佐用茯苓健脾养心;芍药养血敛阴;川芎等活血行气,以使补而不滞炙甘草益气和中,煎加姜枣,调和脾胃,以助气血生化,共为佐使诸药相合,共成益气补血之效【配伍特点】本方以益气之四君子汤与补血之四物汤合方,气血同补。

人参养荣汤【方歌】人参养荣即十全,除却川芎五味联,陈皮远志加姜枣,脾肺气血补方先(“十全”即四物、四君加黄芪、肉桂)【组成】黄芪、当归、桂心、炙甘草、橘皮、白术、人参、白芍、熟地黄、五味子、茯苓、远志、生姜、大枣。

【功用】益气补血,养心安神【主治】心脾气血两虚证倦怠无力,食少无味,惊悸健忘,夜寐不安,虚热自汗,咽干唇燥,形体消瘦,皮肤干枯,咳嗽气短,动则喘甚;或疮疡溃后气血不足,寒热不退,疮口久不收敛【方义】本方是由四君子汤加陈皮,四物汤去川芎,补益气血之力强。

五味子配合参、芪敛汗固表以强外,远志化痰安神以安里,外强里安,利于气血两生【配伍特点】全方脾、肺、心三脏并补,气、血、神三者均养,既有益气生血之功,又有宁心安神之力。

版权声明:
作者:baike
链接:/xx/117.html
来源:生活百科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