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 汉代赋体文学的发展

知识点概要两汉是文学体裁发生重大变革的时代,赋成为汉代文学最具有代表性的样式,它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韵散兼行,可以说是诗的散文化、散文的诗化汉赋对诸种文体兼收并蓄,形成新的体制它借鉴楚辞、战国纵横之文主客问答的形式、铺张恣肆的文风,又吸取先秦史传文学的叙事手法,幷且往往将诗歌融入其中。

仅从所采用的诗歌形式来看,既有传统的四言,又有新兴的五言和七言汉赋的文体来源是多方面的,是一种综合型的文学样式汉赋的发展大体可分为三个时期,这就是形成期、兴盛期和转变期结合作品理解汉赋的形成期在汉初自高祖至文帝、景帝的六七十年间,社会经济处于恢复和发展的状态,封建统治者在思想文化上禁锢还不严。

这一时期的赋家主要继承《楚辞》的传统,写作骚体赋,抒发身世感慨或政治理想贾谊是汉初骚体赋的唯一优秀作家,其代表作是《吊屈原赋》和《鵩鸟赋》,内容都是慨叹自己的怀才不遇的贾赋已采用主客问答体,在形式上趋向散体化,并大量使用四字句,显示从楚辞向新赋体过渡的痕迹。

随着“文、景之治”的出现,封建文士的社会生活和思想感情也发生着变化,辞赋也由抒发个人的身世感慨变为铺陈统治阶级的荣华富贵,由严峻的讽刺斥责变为温和的讽谕劝戒枚乘的《七发》首开其端,它借吴客说七事启发楚太子,来讽谕统治者应励精图治;行文铺张扬厉,已基本摆脱了骚体赋的束缚,具备了散体大赋的规模体制,是标志新体赋即汉大赋正式形成的第一篇作品。

汉赋的兴盛期约在西汉中叶至东汉中叶二百年间,可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在西汉中叶,即武帝、宣帝时期这时期汉王朝封建集权制已进一步加强,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封建帝王出于政治需要,大力提倡辞赋,汉武帝时有“日进千赋”的盛况,汉赋盛极一时。

司马相如成为众多赋家中最有成就的作家,其代表作《子虚》《上林》歌颂了大一统封建帝国伟大的气魄和声威,反映了汉王朝极盛时期的进取精神和骄奢之气,体现一定的时代特点和要求;艺术形式上有“变体创新”的贡献,确立了汉大赋“劝百讽一”的传统和铺张扬厉的体制。

自西汉后期至东汉中期为第二阶段,这一阶段汉赋仍盛行不衰但由于汉帝国元气已大损,故虽有东汉的“光武中兴”,已无复汉武帝时的强盛气象这一时期的扬雄、班固、张衡虽与司马相如并称“汉赋四大家”,实际上他们的作品不过走着司马相如的老路。

而由于他们的作品的内容与社会现实差距过大,因而不免“褒美失实”扬雄代表作品《羽猎赋》、《长扬赋》等,写帝王田猎和汉朝声威之盛;班固代表作为《两都赋》,于汉大赋中首先开出描写国都一体,称为“京都大赋”;而张衡的《二京赋》则是京都大赋“长篇之极轨”,然其讽谏性较以前赋作有所加强。

汉赋的转变期起始于东汉中叶,一直延续到汉末这一时期外戚、宦官争权,形成统治阶级内部激烈复杂的矛盾斗争,政治日趋黑暗腐败宣扬皇恩帝德、歌颂国势声威的长篇大赋显著减少,而讥讽时事抨击黑暗等现实性较强的抒情小赋开始出现。

张衡首开风气之先,他的《归田赋》表现出因朝政日非而归隐田园的乐趣与不合流俗的精神其后蔡邕的《述行赋》记叙旅途所见所感,并联想到许多古人古事,其用意是借古刺今;赵壹的《刺世疾邪赋》痛砭黑暗现实,表现出疾恶如仇的反抗精神和对被剥削被压迫的人民的同情;祢衡的《鹦鹉赋》以笼中鹦鹉自况,抒写了才志之士身处末世屡遭迫害的感慨。

这些短赋名篇,初步突破了赋颂传统,对魏晋抒情赋的发展和兴盛产生重大影响加深印象先秦时期《诗》有"六义","赋"是"铺陈其事而直言之"的一种直白的表现手法《荀子》一书中已有《赋篇》,赋成为一种独立的文体,后刘勰指出"然赋也者,受命于诗人,拓宇于楚辞也。

"可见赋是《诗》与《楚辞》演变而来,《诗经》是赋的远源,《楚辞》是赋的近源

版权声明:
作者:baike
链接:/xx/225.html
来源:生活百科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