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古烁今”的误写误用

正 震古烁今 震动古人,显耀当世形容事业或功绩伟大烁:shuò光彩;光亮出处蔡东藩 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一二六回):“吴帅无论怎样威望”《现代汉语词典》只收有“震古烁今” 误 震古铄今 旧同“震古烁今”。

铄:shuò1.熔化(金属)2.销毁3.同“烁”出处:〔明〕史可法《复多尔衮书》:“此等举动,震古铄今”〔清〕谭嗣同《仁学》(四六):“美释黑奴而封之……称震古铄今之仁政焉”梁启超《张博望班定远合传》(第一节):“顾能以人事与天然争,以造震古铄今之大业。

”徐迟在《上海文学》(1962年第4期)载文《我们工地的农场》,称:“震古铄今的气势”“铄”与“烁”词性截然不同,故“震古铄今”同“震古烁今”,已被当今词书否定“震古烁今”不作“振古铄今” 与“震古烁今”近义词或同性词有:标古烁今、承古烁今、读古烁今、亘古烁今、辉古烁今、集古烁今、汲古烁今、鉴古烁今、旷古烁今、揽古烁今、思古烁今、望古烁今、耀古烁今、证古烁今、追古烁今、琢古烁今。

还有,“震撼”不作“振撼”“震憾”;“振聋发聩”不作“震聋发聩”;“震慑(恐惧,害怕;威胁,使恐惧,如:威慑、震慑);”不作“振慑()”“镇(镇守;镇定;镇压)慑”“震摄(摄影)”;“震颤”误作“振颤”:“震耳欲聋”不作“振耳欲聋”;“威震长空”不作“威振长空”。

另外,“震动(物体受到一定的外力影响而颤动,如:春雷震动了山谷;)”“振动(物体通过一个中心位置,不断地反复运动;某事件使人心情激动如:这起大案震动了全国)”是两个词 误例①“振古铄今”与“震古铄今”:1.误为“振古铄今”:1)祁茗由《福建论坛(文史哲)》(1994年第第2期)载文《故国云山入梦遥──论连横之诗的爱国主义思想》写道:“留下一部振古铄今的《剑花室诗集》。

”我)许英国在《青海社会科学》(1984年第1期)载文《略论格萨尔艺术形象的时代意义》,写道:“是藏族文学史上最有时代意义和最振古铄今的一部宏文巨著” 2.误例“震古铄今”:1)党政群类杂志误例:(1)《党史天地》(1994年第6期)载文《卷首语》,称:“却足以震古铄今,撼天动地。

”(2)林涛在《支部生活》(2002年第2期)载文《题“一国两制”(楹联三副)——学习江泽民同志2002年新年贺词》,称:“震古砾今,试看一个中国同风天下”(3)侯丰田在《政工学刊》2008年第1期载文《传承伟大精神再创辉煌历史》,称:“那跨越时空、震古铄今、历久弥新的井冈山精神……”(4)《现代妇女》(1996年第8期)载文《巾帼儒将贺捷生》,称:“震古铄今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5)陈立媛在《奋斗》2017年第22期载文《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懈奋斗——感悟党的十九大主题》,称:“进而全面国,向世界发出震古铄今强音”(6)林共进在《中国统计》(2002年第8期)载文《文字与数学的学问》,称:“震古铄今的巨著。

”(7)蒋云鹤在《决策与信息》(2010年第1期)载文《大爱飞扬二十五春秋》,称:“震古铄今的改革开放如火如荼”(8)谭宗远在《光彩》(1996年第8期)载文《男人不可“没劲”》,称:“何来那么多震古铄今的人物? ”(9)田萍萍 郭培山在《农村财政与财务》(1999年11期)载文《辉煌的业绩美好的未来——国庆50周年盛典观感》,称:“江主席讲话震古铄今,回荡在天地之间。

”(10)方英楷在《生产建设》(2001年第4期)载文《中国西部大开发的先锋——兵团开发祖国西陲的辉煌成就》,称:“挥师西进屯垦戍边,其规模震古铄今,前所未有;其成就举世瞩目,辉煌灿烂” 2)新闻、文化类杂志误例:(1)桃源 力扬在《瞭望》(2009年第30期)载文《巢中何鸟》,称:“那些震古铄今的新的世界纪录和创造这些纪录的健儿们的激情演出……”(2)刘建明在《新闻传播》(1996年第6期)载文《历史当记住这些记者》,称:“为当代中国出现震古铄今的转机立下汗马功劳。

”(3)《新闻与写作》(2009年第10期)载文《新闻工作者向新中国60周年致敬》,称:“无疑是一部震古铄今的民族史诗”(4)刘扬体《当代电视》1987年02期载文《《红楼梦》前六集观后随想》,称:“这部震古铄今的文学名著的生命力。

”(5)杨信礼在《青海社会科学》(1991年第6期)载文《青年毛泽东人生哲学发微》,称:“高山景行,震古铄今”(6)汪毅在《文史》(2004年第5期)载文《踏歌庐山念大千》,称:“苏东坡震古铄今的《题西林壁》。

”(7)《鲁迅研究月刊》(2013年第9期)载文《读鲁札记两则》,称:“也就在这时,一篇篇震古铄今的杂文‘应时’而出”(8)缪德阳在《湖南科技大学(社会科学版)学报(2008年第3期)载文《毛泽东群众路线对儒家民本思想的扬弃》,称:“孟子‘民贵君轻’的震古铄今之论……”。

②“振动”与“震动”混淆:1)《中学语文》杂志(2007年第4期)载文《“振动”与“震动”义不同》,说:“时常见到一些媒体把‘手机振动’误用为‘手机震动’”2)许忠华《文字的反差》一书中列举的“震荡”错成“振荡”的事例有十来条,如(第112页)说:“某报大字标题载:‘《大豆振荡加剧》’。

”“振荡”后边还应当添一个“价”字再如(第132页)说:“某报一文之标题载:‘《假日效应显现汇市大幅振荡》’” ③误例“振长空”:1)姜昆《笑面人生》(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第323页倒1行),将“震长空”写成“振长空”。

2)陈绍祖 王锦新在《江苏航空》杂志(1994年第1期)载文《福克100在江苏》,写道:“安东尼福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发明、制造的飞机和各种设备,在战场上曾以‘福克的灾难’威振长空” ④误为“振撼”“震憾”:1)2015年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半决赛第1场,给出的易错词汇是“震憾”;媒体竞赛团的正确率为71%,有人就写成“震憾”。

2)陈宽在《福州日报》(2000年3月30日)载文《“字痴”当头棒喝二月河 《康熙大帝》错别字超过国家规定一二十倍》,称:“如把‘震撼’误写成‘振撼’‘震憾’” ⑤误例:1.对“震聋发聩”的误写误解误用:1)误写:2013年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复赛第8场,现场选手听写错为“震聋发聩”。

2)《福州日报》(2000年3月30日)载文《“字痴”当头棒喝二月河》,《康熙大帝》错别字超过国家规定一二十倍》,称:“如:把‘振聋发聩’误写成‘震聋发聩’” 2.误解误用:1)高鸿儒在《咬文嚼字》杂志(1995年第10期)载文《应是“震耳欲聋”》,称:“《文汇报》(1995年5月9日)头版‘报眼’载文《中国男队卧薪尝胆重夺冠军》,开头说:‘今晚,天津体育馆内万余名观众的掌声经久不息,振聋发聩,淹没了馆外的惊雷’。

”2)赵丕杰在《青年记者》〔2009年第9期(下)〕载文《“鬼斧神工”“一笔抹杀”“振聋发聩”的误用》列举误例:(1)《解放军报》(2007年8月17日)载文曰:“‘冲啊’,一阵振聋发聩的声音从前方传来,抢滩登陆的官兵向目标发起冲击。

”(2)《新民晚报》(2001年6月3日第15版)写道:“(狗舍内)‘狗王’见到陌生人后……发出振聋发聩的吠叫声”(3)《姑苏晚报》(2004年11月12日第A11版)载文《“中国?关注”》,写道:“据《重庆时报》发了一则新闻:《乘起落架高空飓风飞行》,说:‘由于吊舱距离涡轮风扇式发动机很近,所以噪音至少在130分贝左右,足以振聋发聩。

’”以上4例不仅不是“言论”“文章”一类,而且把“振聋发聩”理解成了“震耳欲聋” ⑥误例“振慑”“镇慑”“震摄”:1)误为“振慑”:(1)阿春在《西安晚报》(2008年1月15日)载文《石榴花影自芳菲》,说:“殷红的果子在墨绿的枝叶映衬下,有种富贵雍容、振慑人心的华美。

”(2)王金印在《宁晋日报》(2015年11月27日第5版)载文,《孤胆英雄林金铎》,说:“通过镇压这3个人,振慑了敌人,控制了伪军”2)误为“镇慑”:(1)阿向在《山茶》杂志(1986年第1期)载文《虎的传说》,说:“他们想,要是有一个勇猛无敌的兽王,就能镇慑住山林里的野兽。

”(2)季亦洛在《黄埔》杂志(1997年第5期)载文《镇慑二愣传佳话——黄埔儒医饶绪镇访问记》3)“震摄”误例:(1)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白岩松《痛并快乐着》(华艺出版社出版,第11版,第86页,倒3行),将“震慑”写成“镇摄”。

(2)袁玉骝在《齐鲁晚报》(2015年11月12日)载文《抗日烽火燃遍单县大地》,写道:“县委为了打击枣庄集的日伪据点,同时震摄地主和伪军……” ⑦误例“振颤”:1)雷征在《中医》(1992年第3期)载文《推拿掌按振颤法治疗胸椎小关节错位》。

2)邹乐明在《江西中医药》(1987年第2期)载文《振颤手法及其临床意义》3)陈林森(2011年2月5日)在新浪博客的博文《2011年1季度全国报纸错别字扫描》,写道:“《科技日报》(2011年1月7日),有文章称:‘4时20分,随着令大地振颤的轰鸣声,卫星壮丽升空’。

版权声明:
作者:baike
链接:/xx/259.html
来源:生活百科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