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提到黄鹤楼的诗词多达十几首!大多数人只知道一首

自古以来,黄鹤楼就有“天下绝景”的美誉,更是被称为“天下江山第一楼”,成为文人墨客最喜爱的地方之一,在此处留下的诗词更是千古流传诗仙李白更是数次登游黄鹤楼,在自己的作品中十几次提到此处,但是世人最为熟悉的却只有一首。

接下来,让我们看看李白笔下的黄鹤楼意象是什么样子吧李白在《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中写道:“一忝青云客,三登黄鹤楼”此处的“三”大约是个虚数,并不是指真实的数据,李白登临黄鹤楼的次数也必然不止三次,足以见得诗人对此处的喜爱。

其实李白不仅在喜悦之时前往,在悲伤之际也以黄鹤楼来安慰自己

先说第一首,也是世人最为了解的一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这是一首送别诗,却与其他送别诗读来有着完全不同的感受在诗中没有依依惜别的悲伤,也没有怕无再见之日的忧愁,有的只是对友情的歌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只有第一句简单交代了送别,而在这黄鹤楼传说仙人飞升的地方,更为这次送别增添了一些神秘的色彩;第二句中的烟花并不是指现在春节期间燃放的爆竹,而是指烟雾和繁花,造成一种朦胧的美感,再加上三月,读来正是暮春时间即将草长莺飞的季节,视觉体验上开阔无尽。

后两句江水送走孤帆,在一片碧空中缓缓消失,而即便如此李白也没有离开,直到眼中只有长江才作罢这孤帆尽、这江水长,皆是目之所极,送别之情只在景外

第二首是相对算是有较多人知道的:黄鹤楼闻笛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听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这首诗写在李白流放夜郎途中,举目望去,尽是惆怅此诗中的黄鹤楼暗淡了许多,那传来的笛声似乎也格外凄凉诗的第一句是将贾谊和自己做比喻,前者是遭受政治排挤,被贬,后世也叫他“贾长沙”,李白自己同样如此,政治场上的打击让无辜的他遭受流放,但第二句又话锋一转,即便如此,仍旧望向长安,是诗人对朝廷的最后一丝希冀。

我认为这里的“家”并不是指自己的家,更多的是国家,即便被流放,李白依旧有忧国之心最后两句带来听觉、视觉上的想象,通过通感的表现形式,将悲凉的心境物化于外,黄鹤楼上凄凉的笛声,仿佛让五月的江城落满了梅花,看似是写未见之景,但却是将个人心绪融入其中了。

黄鹤楼位于当时的江夏县,李白在此留下了数首相关的诗:江夏黄鹤楼,青山汉阳县——江夏寄汉阳辅录事去年下扬州,相送黄鹤楼——江夏行雪点翠云裘,送君黄鹤楼——江夏送友人我且为君槌碎黄鹤楼,君亦为吾倒却鹦鹉洲——江夏赠韦南陵冰。

可以试想,在当时的江夏县,将迎来送往多少文人墨客,又将滋养出多少好词好句或流传千古的名篇如今江夏之称虽已不在,但景色犹存,独立一方的黄鹤楼也仍旧等着世人的寻访和观赏,登临其中,会不会也与古人同呼吸呢?

除此了特意点名了“江夏”这个地点之外,李白还有一些诗句也提到了黄鹤楼:黄鹤西楼月,长江万里情——送储邕之武昌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君至石头驿,寄书黄鹤楼——答裴侍御先行至石头驿以书见招期月满泛洞庭。

昔别黄鹤楼,蹉跎淮海秋——赠王判官时余归隐居庐山屏风叠这些诗也大多是送别诗或赠别诗,黄鹤楼景象在此处似乎成为了一种“分别”的代名词,不再有勃发的激情,取而代之的是长长久久的思念和不舍的离别情谊李白是极喜欢黄鹤楼的,他送别之所以在这里,我想还有他心灵的寄托,这里代表着他的家乡,也代表着他自己的人生从黄鹤楼起也从黄鹤楼终。

不过,李白在写峨眉山月的时候也有特意提及到黄鹤楼黄鹤楼前月华白,此中忽见峨眉客——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李白这首诗本是“峨眉山月歌”,这月光如水流淌,照耀着神州每一寸土地,当然,它也可以流淌到黄鹤楼,便是在这黄鹤楼的月光下,遇到了“峨眉客”,也就是蜀僧晏,将对故乡和友人的怀念展现出来。

其实我认为,李白诗歌中对黄鹤楼的描写是不足的,大约是“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限制,但他又从另一个方向发掘了黄鹤楼,让这座“天下江山第一楼”更富有诗情画意了。

版权声明:
作者:baike
链接:/wh/460.html
来源:生活百科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